发布日期: 2012-07-03 | 小 | 中 | 大 | 【关闭窗口】 |
2011药品流通统计数据显示,药品流通行业在集中度、经营发展模式和收益结构均已发生重大变化,药品流通大变革时代已然来临。 改革开放,医药产业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化,药品供应从短缺走向自给自足,并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药品原料出口国和第一大药品制剂产能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在进程之中,有诸多重要问题需要“攻坚克难”,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诸环节仍存在诸多药品安全风险。十二五期间,包括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在内的各项改革与产业发展规划,都将提升产业素质水平、创新发展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相关质量标准纳入规划目标。以国药、华润北医、九州通为代表的国内先进流通企业在充分认识现状、对比国际、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发展方向、策略与路径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纷纷在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服务创新上舒展手笔。国际药品流通服务和分销巨头Cardinal、联合博姿等也从观望开始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展开实质性的战略布局。中小流通商业也纷纷惊觉,或在积极“联盟”,探索“抱团取暖”、合作发展。一直过于沉静的药品流通行业终于激荡出阵阵波澜。 作为提高药品安全行动之一的新版GSP经过多次研讨、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即将正式发布实施。 新版GSP吸收了国际先进的全供应链、动态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和经验,首先对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知识技能、药品质量安全意识等方面全面提高了要求,特别强调了企业最高负责人对质量和确保质量管理人员有足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的权限和资源的首要责任。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健全有效并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可有效管理控制、有效接受电子监管,覆盖经营全过程和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实施全员和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新版GSP还突出细化了货源渠道和收货验收、发货复核的管理要求,通过供货方资质条件审核、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与定期评估、质量保证协议和更为细化的随后同行单核验、运输记录查验、合法票据,物流、票据流、资金流一致或符合逻辑查验等确保货源渠道的合法与可追溯。 新版GSP淡化了过去过分强调的经营面积要求,突出了仓储设施应当符合企业经营模式、经营规模,适合药品储存和适合开展经营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适宜”要求,重点强调了确保在库、在运药品的质量稳定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和药品本身安全,防变质、防污染、防丢失、防混入、防混淆等安全防护要求、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要求。明确提出了仓储温湿度自动监测,冷链温度自动监测和记录,验收药品查运输记录等要求。 充分的认证前培训指导,严格不降低标准的认证检查和认证后追踪检查,将明显提升药品经营行业人员素质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水平。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管理水平不足、经营能力欠缺、经营规模偏小或以不规范经营服务为主企业的通过认证的难度,客观上产生人才、业务向规范企业、大企业的集中。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商务部《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近万亿,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00多亿,双双同比增长23%。药品批发三大集团销售规模占全行业比重已近1/3,前10强占比达46%,前百强占比达73%(已剔除所含工业数据),《2011-2015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国性药品流通企业和区域性龙头企业以经崭露头角,集中度稳步加速提高的结果是行业平均利润达到了2.2%的历史高位。集中度提升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现代物流网络密集建设和对传统买进卖出商业模式的突破,包括系统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和内部物流外包服务在内现代流通服务在药品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统计显示,2011药品经营企业自有配送中心数量较上年增长11.7%,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增长34.8%,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由2010年的18家增加到54家。 本月15日卫生部《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公布,明确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要求通过改革补偿机制、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要加强上下联动,建立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探索县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派驻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城市三级医院对县医院的对口支持,建立三级医院向县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凸显了基本医疗保障全民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药品需求继续释放性、爆发性增长,县级医院市场的的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医药流通资源整合的烽火也将在县域领域燎原。 摆在13000家药品批发企业眼前的现实十分显然,准入门槛、能力要求明显提高;投入加大,竞争加剧,空间收紧,既往经营发展模式面临考验;行业变革、模式创新已经全面发动并将迅速升温等。摆在流通企业面前新的发展机会更考验企业的综合能力,而不能把握住机会很有可能将面临并淘汰,“变革”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如何变革成为所有药品经营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 选择一,以最小的代价摆出“符合”新版GSP的架势,挨过一关是一关,经营管理方式依旧,不菲的付出换来的仍可能是竞争失利、被淘汰的结果; 选择二,横向联合、共同进退、抱团取暖,通过内部整合与外部资源的引进建设完善,取得局部竞争优势,取得立足、择机发展。但难点也十分明显就是能否志同道合、同心同德; 选择三,借大企业积极兼并重组、扩大覆盖、完善网络的东风,投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一个区域节点,完善能力、完善服务; 选择四,认真研究(必要时借助外部力量)分析相关政策,研究市场竞争与发展态势,认真剖析研究自身的资源、能力,特别是自身的主要短板。分析机会、正视威胁,认真研究、选择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既要深入认识必要性,更要从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出发做出正确、恰当的战略选择,必要的路径、策略选择,包括小领域大空间的专业化发展选择,以优势资源换发展空间借助资本力量、外部力量的策略选择等。 不管何种选择,顺势而为,适应政策要求、适应市场未来,创新模式、提升能力、满足需求都是流通企业变革发展的重要考量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