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0:医药行业的突与困

发布日期: 2010-12-30 | | 【关闭窗口】

资源重新整合后的新上药集团,则索性成立了医药分销控股公司,除完成了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网络建设外,还先后成功将触角伸向了华南和北京市场。今年4月,新上药旗下的上海医药股份出资1.4亿,成功控股了广州第三大医药公司--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同年11月,新上药还为控股北京中信医药,创造了本年度最大的医药商业并购案。近期已成功实现医药资产整体上市的目标的新上药,为千亿梦想,已经启动了2011年赴港上市计划。

同时,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巨头九州通2010年也大阔步进行了圈地,并实现了A股主板上市。

此外,2010年,曾痛失上海医药主导权的华润这一梦龙亦开始苏醒。今年4月,终将优良资产北京医药集团揽入怀中,自此华润北药集团这一巨无霸诞生。目前华润已经将华润北药集团旗下的北医股份列为华润医药商业资产的整合平台,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北医股份迅速完成了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重组案。动作之迅速令业界注目。

依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2009年中国医药商业百强数据,并集合2010年各大医药商业巨头的兼并重组动作,即将于明年公布的2010版中国医药商业百强榜或将一改过去几年国药、新上药、九州通分列前三的格局。随着华润的强势崛起,其旗下的北医股份和华源医药的销售总额有可能超过新上药,而九州通则可能将无缘三强。(马建忠)

公立医院改革走向深水区 民营医院终获“正名”

关键词 管办分开 鼓励民资办医 七项重点任务敲定

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终于有所动作。从上看,可谓政策频出,从下看,则竞相试点。而最大的突破则出现在年底。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全文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签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民营医院终获“正名”,被视为将对公立医院改革形成倒逼效应。

2月23日,发改委、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同时宣布了16个入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的城市名单。不过,由于《指导意见》未明确财政补助是中央出还是地方出,这一关键点的政策留白,一度让试点城市找不着方向。

4月6日,公立医院改革被正式列为2010年度医改工作的重点,并下发相关通知。

总体而言,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开局良好,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中,北京、洛阳市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镇江、潍坊、深圳市对法人治理机制,鞍山、芜湖、马鞍山市对补偿机制,深圳、宝鸡市对上下联动机制,昆明市对多元化办医体制,都进行了建设性的改革探索。

虽然各地试点模式迥异,但还出现了一批诸如陕西子长医改、广东高州医改等被卫生部肯定的地方公立医院医改模式。

2010年,广东除了在深圳市进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外,还在东莞、珠海等市展开了省级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开始触及核心。“管办分开”、“推进以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来解决医药分开”,以及新近出台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政策出台则是改革触及核心的标志。

目前,虽然包括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在内的七项改革的重点已经敲定,但作为新医改最难啃的“骨头”,公立医院改革究竟如何演绎还看2010年新政如何落实。

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总额预付发威

关键词 按病种付费 按人头付费 总额预付

随着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50种左右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成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医改工作要点。

而就在当月,上海市医保局决定在已经开展的医保总额预付的基础上,提高三级医院对其医保额度超支部分的自付比例,由原来的三成提高到四成;与此相对应,医保基金对这一块的补偿比例,亦由七成下降到六成。

这一总额预付的效果,相当给力。一位上海当地药企的负责人,在多个公开场合称,总额预付的试点,“严重抑制了上海医保药和自费药的需求”。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就此表示,此举就是要通过医保支付的倒逼机制,遏制医疗机构过度检查和不合理大处方。

此前,作为买方的医保管理部门的强议价能力还普遍不强。上海市医保局的议价能力之所以能显著提高,其玄机在于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将医疗机构由医药费用上涨的主要受益者转变成了超支费用的主要承担者。

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方式就是扩大药品销售,但在总额预付之后,转向了控制药品使用。

事实上,2010年,在广东湛江,总额预付亦在争议中继续试点,湛江市借人保健康的手推行总额预付,参保群众人均住院费用已经连年下降,近三年降幅达60%。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医药分开”必须建立在全民医保、医保支付占大头、付费方式由按项目付费转变到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及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因此支付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基本药物细则年底鱼贯而出60%覆盖目标仍落空

关键词 采购机制 补偿机制 兜底措施

临近岁末,一直难以推广的基本药物制度,终于迎来了重大利好。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正式印发了两个《意见》,以规范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药物的采购,以及明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被视为基本药物的重大改革措施。

2010年多个调研结果显示,制约基药制度实施的难点就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零差率和定位转变后的补偿问题。随着这些难题的解决,自然将为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深入实施保驾护航。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介绍,《补偿机制》不仅落实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专项补助;调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挂号、诊查、一般治疗费和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还明确了兜底措施,即对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服务收费,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仍然不足以弥补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年度预算里给予足额安排,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偿渠道和长效机制。

不过,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推广成功,最终要看使用范围是否够广。而目前似乎仍旧未实现去年提出的“今年要在60%的政府举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施零差率销售的目标”。12月底,五部委在接受人大常委询问时,只表示,“全国有50%以上的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南方都市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