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专家:医改新方案期待可操作性

发布日期: 2008-10-18 | | 【关闭窗口】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阮小明: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阮小明认为,总体上,新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令人期待。其突出的两个亮点是——“人人享有基本医保”和“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维护公共卫生医疗的公益性”。

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这表明,政府努力的方向是让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是提供“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它的服务对象包括了有病的人和没病的人。

围绕这一目标,意见稿提出要完善4大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以及药品供应保障。这与2000年提出的方案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一些词语的表述有些变化。

而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维护公共卫生医疗的公益性。这意味着,医疗“买方市场”将逐渐呈现,政府将通过增加投入,花钱为群众购买基本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 (记者卢水平)

省新华医院院长涂远超:仅改医药行业还不够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武汉市政协委员、省新华医院院长涂远超说:“征求意见稿是在一片争议声中出台的,但早出台比晚出台好,可以广征意见,充分沟通。”

涂远超说,从总体上看,意见稿还是个原则性的框架,可操作的具体方案较少,或者说得不透。这让人联想到1997年全国的医改方案,该方案虽然也提到了要加大政府投入,甚至提出了政府投入比例,但最终不了了之。

新方案能否化解看病难、看病贵?涂远超认为:如果没有及时、可行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仅仅依靠医药体制的改革,很难破解困局。

他说,医药卫生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目前国家处在转型期,而且各地区、阶层和行业间差异巨大,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因此,想通过一个方案解决全国性的问题,不是很现实!

涂远超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问题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仅靠医药卫生系统本身的改革还很难有所突破。比如说在公立医院改革人事制度、完成分配激励机制,就会牵扯到国家的人事制度。因为现在大多数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性质,要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建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如果没有配套的人事制度改革,很难有所突破。(记者卢水平)

武汉大学教授王保真:对医改期望不能太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我个人对医改不抱很大期望!”昨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保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一个感受:此次卫生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很多内容和提法并不新颖。

王保真说,她曾参与过医改方案的讨论,该方案经过了若干次修改,已经看不出是哪个版本或是哪个流派的了。

她谈到,之所以感觉“不新鲜”,是因为意见稿中的很多内容,从2005年开始,政府就在尝试着做或正在做,比如加强社区医疗、公共卫生以及试行医药分开等,全国各地都曾陆续启动过试点。

之所以“期望值不能太高”,是因为医药体系的许多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也并非某一个部门的问题,且包含了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打一个“攻坚战”。而且,意见稿还只是个大致框架,例如降低人民群众的看病支出,意见稿中还没有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甚至缺乏可操作性,即使有了配套实施细则,还要看执行者是否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因此人民群众不可能看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她提到,意见稿中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符合人们的基本需求,对于人们必需的常见药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加以保障,显得比较真切,需要分阶段实施。

新方案向中医倾斜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昨日公布的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频频闪现着重视中医药的信号。有关人士表示,这些新内容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湖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邓小川说,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很多新内容,比如以前中医药往往只是作为医疗服务的一部分,此次范围扩大到了“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充分肯定了中医在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记者高家龙)

担忧

地方投入“占大头” 恐难根除“看病贵”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我们研究发现,一般政府投入越是到基层,就越没有保障。”昨日,针对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政府卫生投入的责任划分,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称方案中提到的“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不利于根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新平教授表示,如果要保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在投入上一定要中央政府占大头。

她说,以往我们说公立医疗机构“看病贵”,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投入的不足。投入不足使得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以盈利为目的,将人员管理、运营等费用转嫁给患者,让患者看不起病。“解决政府投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投入。我们研究发现,国家出1元钱,往往能在地方上产生6元钱的效应。”

张新平教授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难以有效保障政府投入到位,在实际过程中,越是到基层,政府投入落实越困难,公共卫生资金被基层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转移支付的量往往也不多,在地方和基层同样难以落实到位。 (记者高家龙)

武汉市普爱医院试点提供全国医改经验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媛 通讯员祁红)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直供一家医院药品,使住院患者的每日药费下降了35.18%。有专家曾指出,武汉在全国首次实施的这种“直供模式”,某种程度上对医改具有标本意义。

昨日,记者采访了试点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院长胡绍。他认为,实施两年多的“直供模式”有成效,值得推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

早在2006年8月,武汉市普爱医院就通过招标,与民营药品流通企业——九州通集团公司“联姻”,独家实施药品直供,改变了原来由50多家医药公司分散供药的方式。

统计显示,该院推行药品直供试点以来,截至今年2月29日,医院门诊每人次药费65.70元,同比下降17.16%;住院病人每床日药费117.11元,同比下降35.18%;共为患者减少了药费支出7296万元。


胡绍认为,药品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同时医生的收入不再与药品有直接联系,让医生专注为病人看病,可以防止医生为拿回扣开大处方,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但采取的独家直供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说,药厂大多是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有些药品某一家经销商并没有代理权,在药品采购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增加一两家公司,引入竞争机制,或放开药品代理,将可以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