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药注射剂全面封杀不行

发布日期: 2008-12-04 | | 【关闭窗口】

“目前中药注射剂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临床不合理使用。但是,中药注射剂的问题是可认识、可控的。只要我们在科研上下功夫,它的组分、结构、活性都可以研究清楚,在生产过程中动态监控,从方法上是可以控制的。”在中药注射剂备受争议的时候,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这样阐述他的观点。他认为,对中药注射剂不严格管理不行,全面封杀更不行。

张伯礼分析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合理使用。张伯礼说,当前,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的提取、浓缩、制剂等关键环节缺乏动态监管,缺乏可溯源性,有的企业甚至偷工减料,不按工艺、处方进行生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发的品种,以及地标升国标的品种,研究基础薄弱,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此外,临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由于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中医药相关知识,出现乱配伍现象,以及对药品禁忌认识不够等等,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许多中药注射剂品种科学基础薄弱,里面的药效物质、作用机理、药代过程都不清楚,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张伯礼认为,当前对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严格要求、积极帮助、两个负责。如果简单封杀的话,患者就会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对患者是不负责任的,对企业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

张伯礼建议,中药注射剂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重点是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除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工艺组织生产和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外,应加强基础研究。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研究清楚其活性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安全性。企业应在这方面下功夫,投入资金和时间,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再评价。相关部门也应该通过药物创新专项等支持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这对提升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有积极作用。

张伯礼认为,应该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在核查中应分类监管,突出重点,抓关键环节,逐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批准的以及那些地标升国标的品种,应重点核查,对药材、工艺、处方、说明书进行全面监查。1998年后批准生产使用的,审批标准比较严格了,在监管上可以不列为重点。

他还建议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该规范说明书,在说明书中详细标明产品可能的不良反应、禁忌症、跟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儿童是否慎用等等。此外,他还认为,对于中药注射剂出现的问题,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注射剂既然是药品,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不能过激,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企业负责的宗旨,处理好中药注射剂的问题。站在更高的层面,中药注射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宝’,更应该加强研究、健康发展,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一条路。

 

原文链接:

http://www.yyjjb.com.cn/html/2008-12/01/content_80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