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08-12-05 | 小 | 中 | 大 | 【关闭窗口】 |
当务之急是规范用药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邓剑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药过程是药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用药不规范引起的。有些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在省级医院没有监测到不良反应,但却在乡镇医院发现较多,怀疑与用药不规范有关。邓剑雄指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特别要注意用法用量、配伍、溶媒的剂量、滴注速度、即配即用等,更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使用。 反思陕西新生儿茵栀黄注射液不良事件,业内专家指出,临床医生使用药品是否正确规范,是该事件最应该认真考量的环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经过几周就能自然消退,是否有用药的必要?对于症状较重的新生儿,如果需要对症治疗,专家指出,应给予小剂量口服液,用药1~2天即可。 此外,中药注射剂应有严格的使用原则。首先,中药治病应坚持能口服的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要静脉滴注;其次,中药注射剂药味宜少不宜多,最好不超过3味;再次,能单用的不与其他药物合用。 新生儿使用治疗用药的风险要比成人大得多,因为新生儿代谢有其特殊性,病情变化非常快,这就要求医院的监测与应变措施与之相应,但一般医院很难做到,基层医院尤其困难。因此,临床上科学合理选择剂型尤为重要。 可以说,临床用药的科学规范是确保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专家呼吁,应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生的安全用药教育,规范用药行为是当务之急。 原文链接:http://www.yyjjb.com/html/2008-12/03/content_8108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