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救命药”困局

发布日期: 2009-12-25 | | 【关闭窗口】

一直被称为“黄金救命药”的人血白蛋白注射剂持续市场奇缺,深圳各大医院库存紧张,门诊药房无迹可寻,而与之相关的患者以及家属如饥似渴地私下寻找药源,甚至不惜奔赴香港高价购买。据了解,该现象不仅在广深,在全国均普遍存在,其背后折射的是血液制造版图的困局。

“黄金救命药”医院有价无货

住院病人限用两支

李晓嘉(化名),家住深圳福田中心区,父亲由于肝硬化晚期从今年4月份做完手术后,迄今已经打了27支人血白蛋白了。在辗转深广两地为父求医期间,因为药源紧缺,李晓嘉频频失眠,“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这是个无底洞,但是还是要填。”对于一些身体极度衰弱、消耗大的危重病人来说,人血白蛋白被认为有“救命”的作用。在李晓嘉父亲手术前,相熟的医生便提醒要提前“存货”。

事实上,27支人血白蛋白这个数量已经堪称“奇迹”,更多患者家属在四处辗转购药中看着亲人逝去。记者走访深圳多家医院了解到,即便是深圳的三甲医院,人血白蛋白也处于库存紧张状态,基本上均用于住院病人,一般需要主任医生批单。

深圳北大医院ICU中心主任张卫星主任告诉记者,“从医院的角度出发,需要使用该药品,不会出现没货用不上的情况,但会有几天比较紧张,采购到位以后,情况会有所改善。”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各大医院,该药一般仅用于癌症晚期发生水肿以及大面积烧伤等急救病人,住院病人的配额一般为两支左右,如果需要后期作为营养药使用,家属必须自己寻求药源。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由于该院库存紧张,住院门诊和中心门诊药房早已全面停售人血白蛋白。

广州医院用药需院长亲批

这样的情况在广州同样存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药剂科主任介绍,医院里使用人血白蛋白都得由院长亲自审批分配,而且主要供应给重症监护室、肝胆科、血液科和烧伤科。

由于供需完全不对等,患者家属最终不得不以远高于国家限定的价格购买这种药品,人血白蛋白在各大医院基本处于有价无货的状态。今年12月,李晓嘉将父亲从深圳一家医院转至广州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从12月1日至今已消耗了13支,对患者家属来说,没有私人关系和内部渠道购买人血白蛋白几乎是不可能的。

深圳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深圳唯一一家有资质生产人血白蛋白的企业。记者致电该公司服务热线,该公司工作人员直说“没货”。“你们不是一直在生产吗?”记者追问。“是在生产,但是没货”,对方随即挂断电话。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每年生产人血白蛋白大概40万支左右,在全国各地销售。而在深圳各大零售药店根本买不到该药。罗湖区一家药店的药师告诉记者,这个药是不准许售卖的。

“黑市”价飙升 赴港购药贵一倍

李晓嘉告诉记者,通过“黑市交易”在医院外购买人血白蛋白比医院贵20%以上。关于该药的行情,她已是如数家珍:“德国的贝林,50ml,医院360元一支,外面却要480元一支。奥地利的百特10g规格的需要440元一支,美国的百特12.5g的则需要512元一支。”

李晓嘉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人血白蛋白,10g规格的,一般也要500多元一支,有的甚至卖到700多元一支。”李晓嘉跟父亲还算幸运的,而实在找不到关系的患者家属便不得不求助于“有门路”的药贩子,由于临近香港,包括深圳人在内的广东居民多数到香港购买。在香港尖沙咀商业区,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发现几乎每一家药店均有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液售卖,且无须提供医生处方证明,但价格基本上比内地要贵一倍。

卖得最多的是产自德国的“BIOTEST”品牌,这个牌子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在不同药店的价格相差近100元港币。弥敦道的达成药店、康民药店的药师告诉记者,购买者基本上均为内地游客。

“几乎到香港来买这种注射剂的顾客均为说普通话的内地客,每天几乎均要卖出四五支,一个月能卖出大概120支。有的顾客一次购买20支,每两个月来一次。”河内道1号的达隆药房药师说,一般入冬后,销量更好,每个月多达几百支。

无可奈何的亏损链条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各大医院购买人血白蛋白,作为住院病人国产50毫升、10克的注射剂一般每支售价360元,而进口的同样型号则每支378元。这个价格是国家发改委2007年公布人血白蛋白临时最高零售价格,至今仍未松动。而这个价格与医院的进货价相差仅数元,扣除运输、存储、药事服务等费用,医院基本是亏本经营。

一位深圳医药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提供给医院的批发价不能超过国家限价,这样医药公司就没钱赚,因此医药公司不愿将人血白蛋白销售给医院。

庞大的市场需求给私下违规高价销售人血白蛋白提供空间。记者了解到,人血白蛋白数量紧张且已持续两年多,与深圳毗邻的广州情形也较为严重,而紧张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患者及其家属不得不为获得人血白蛋白付出高昂的精神和物质成本。

李晓嘉购买的人血白蛋白有近9成是通过私人途径获得的,她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这些注射剂的安全性。不少患者家属均是从香港等地带回来打,只要确定产地,医院就会帮病人注射。据广州一家医院的内部人士反映,曾经有人为刚出院的小孩注射自购的白蛋白,结果出事了。无奈之下,李晓嘉只能不断地给父亲转院从而获得仅配给病人的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告缺背后的血浆匮乏之困

全省仅有两个单采血浆站

不管是医院断货,还是患者家属费神四处寻找药源,出现人血白蛋白紧缺的根本原因是全国血浆资源匮乏。2004年5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开展了单采血浆站整顿行动,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关停了36家。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单采血浆站转制改造,由血液制品企业收购血站,形成血浆原料一对一的供应,以便监管,一些管理不完善的血站被关闭。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仅在罗定和兴宁设置了两家血浆站,而这远未能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随之带来的是生产企业的采浆量急剧下降,并出现了血液制品供应全国告急的状况。去年,国家又推出了血液制品原料血浆“检疫期”制度,要求所有原料血浆在投产前需先放置90天,防止“窗口期”感染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这种等待也大大延长了企业的生产周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 【关闭】